学生科协

“传媒课堂”《影像时代的传媒学习》在文综楼举行

时间:2020-11-19 浏览:1219 设置

1118日下午1点半,由传媒学院科协主办的“影像时代的传媒学习”传媒课堂在文综楼1002-2106准时举行,主讲人是广电系主任杜志红教授。本次传媒课堂主要是分享传媒学习在影像时代的发展方向。

传媒课堂伊始,杜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影像制作和传播的发展。最早的时候,拍摄的电影影像是储存在胶片里的,称为胶片影像;后来,电视行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此时电视的影像是储存在磁带里的;到现在有了存储卡,互联网和新科技大发展、大繁荣,进入了数字影像时代。

在分享的过程中,杜老师结合自身的相关经历,使得课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杜志红老师指出,随着影像储存和传播介质的变化发展,拍摄工具也在不断革新,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便携易用。我们现在就经常使用单反、微单、手机进行拍摄。


在以前,拍摄和剪辑影像的设备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拥有,加上这些设备使用较为复杂,由专业人员学习使用,这就导致影像生产只属于影像机构,大众只充当影像接收者的身份。而如今,智能手机普及,相机也不再是富人专享,普通人也能拥有,每个人都能拍摄和发布视频,这就引发了影像方面的革命:由影像只由专业的影视机构生产变成人人获得制作、发布、分享、传播影像的权利。

接着,杜志红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人人都可以制作、传播影像,那么传媒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训练还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杜老师提出,在影像时代,人人都可以为之,人人都在发布影像,但越是在这个时代,越可以凸显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人人都可以发视频,但人们更愿意看高质量的、专业制作的视频。

讲到这里杜老师以电影和抖音短视频为例,提到抖音是人人可以发视频,非专业的代表,很多人在看这些短视频,但如果看一条短视频要到一个特定的地点,要买票,应该没有人会去看。但是人们却会买票,到电影院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看一场电影。原因就是电影是专业制作的影像,有更高的价值。杜老师强调,在影像时代,传媒的重要性在凸显,要推动传媒学习越来越向专业方向发展。

杜志红老师认为传媒专业要学习的最核心内容是学会拍摄、剪辑、制作高质量视频影像,学会用镜头记录和表达。借助《外婆的老灶台》的纪录片分享,杜老师告诉同学们,一部成功的影片需要包含至少一种关于亲情、爱情、生死的元素,这类主题能够触达人类共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感动。同时,老师还特别指出,纪录片的解说词越少越好,越朴素越好,可以用一些象征性的镜头作为情感的延伸。完后,杜老师讲道,这个纪录片的感人之处在于它表达了一种人类共通的东西:亲情、爱情和生死。还运用了一些象征作为情感的延伸。

下午3时,本次传媒课堂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最后,杜老师提出期望,他希望同学们在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后,用自己的能力,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杜老师的分享让同学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也让同学们对以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