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传播系

陈龙

时间:2018-05-10 浏览:8333 设置

姓名

陈龙

导师近影

性别

出生年月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学院教师

技术职称

教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南京大学

个人简介

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苏州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吴智库传媒方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广播电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当代传媒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传媒低俗化对策研究》、《媒介批评论》、《传媒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导论》等专著十余种,论文80余篇。主编、编著教材多部,其中《新闻作品评析概论》被评为2005年江苏省精品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画剧本写作基础》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国家社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他成果奖多项。  

研究方向

新媒体舆论研究、媒介文化研究

获奖情况

荣誉

200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2006年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1999年苏州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
2005年苏州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8年苏州大学首批“东吴学者”
2011年苏州市“东吴中青年学者”
2014年苏州市“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

科研

2002年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国家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列第三
2001年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列第三
2000年 中国现代派戏剧研究 江苏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 媒介批评论, 苏州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列第三
2007年 媒介批评论,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1年 传媒文化研究,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2年 传媒低俗化对策研究,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5年 广告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构成分析,苏州市“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6年 当代传媒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教学

2005年获苏州大学苏鑫奖教金

科研项目

(近年)

1、电视文化研究,199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
2、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与苏南社会文化形态关系研究,2001年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
3、江苏人文精神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2004年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主持)
4、新闻采编规范及治理研究,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主持)
5、我传媒低俗化的对策研究,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
6、国外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研究,2008年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主持)
7、网络等新媒体舆论引导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
8、广告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构成分析,2012年江苏省工商局项目(主持)
9、新媒体环境下苏州广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15年苏州市发改委项目(主持)
10、“书香城市”战略的苏州实践和探索,2015年苏州市文广新局项目(主持)
11、当代民粹主义思潮最新发展动态及其社会治理研究,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

科研成果

(近年)

论文

1、《发展理论演进中的媒介角色及其再认识》,《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1期
2、《媒介文化全球化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涵化》,《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5期。
3、《对话与潜对话:“女性书写”的现实内涵》,《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转载)。
4、《时代正气是电视剧主旋律创作的精髓》,《中国电视》2002年第5期。
5、《近代戏剧对戏剧性问题的最初感悟》,《艺术百家》2003年第1期。
6、《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心理探析》,《中国电视》2003年第8期。
7、《论公众媒介接受中的图像素养》,《媒介研究》2004年第3期。
8、《媒介全球化职业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现代传播》(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4年第3期。
9、《青年亚文化与媒介素养教育》,《国际新闻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5年第2期。
10、《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中国电视》2004年第6期。
11、《走好收视率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木:电视娱乐节目现状批判》,《中国电视》2006年第8期。
12、《“霸权理论”与电视意识形态宰制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
13、《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型与重构》,《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4、《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
15、《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心理探析》,《中国电视》2003年第8期。
16、《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中国电视》2004年第6期。
17、《论媒介批评理论体系的本土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8、《文化民粹主义与“看”的方式变革》,《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4期。
19、《本土品格建构:中国电视剧30年创作主潮》,《中国电视》2009年第1期。
20、《WEB2.0时代草根传播的民粹主义倾向》,《国际新闻界》2009第4期。
21、《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中的修辞敏感性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2、《试论当下电视娱乐文化的快感表征》,《中国电视》2011年第4期。
23、《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垄断策略》,《苏州大学学报》(中国社科文摘转载)2011年第6期。
24、《让新技术世界里的错位者重返家园:一种媒介社会学批评》(译文),《山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5、《话语强占: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实践》,《国际新闻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1年第10期。
26、《网络民粹主义的政治潜能》,《山西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2年第3期。
27、《民粹主义与新媒体事件的表述偏差》,《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5期。
28、《民粹化的媒介文化:从大众崇拜到“大众”文化崇拜》,《山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29、《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对抗性话语再生产》,《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1期。
30、《网络民粹主义的栖居空间》,《人民论坛》2013年第10期。
31、《提升军队媒体传播力的探索——以孙晓青军事新闻实践为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32、《话语权转移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倒逼机制》,《江苏教育宣传》2014年第5期。
33、《转帖、书写互动与社交媒体“议事共同体”重构》,《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0期。
34、《共同体幻象:新媒体空间的书写互动与趣味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5、Discourse Monopoly: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of Online Populis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4 Number1(Volume10) (Canada)。
36.《警惕卡里斯马社会治理的风险》,《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4期。
37.《文化民粹主义祛魅与媒介文化体系重建的“三重门”》,《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5期。

专著

1、《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新闻作品评析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3、《媒介批评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4、《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5、《视觉文化传播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版。
6、《媒介素养通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7、《传媒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8、《传媒低俗化对策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媒介文化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0、《动画剧本写作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当代传媒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年版。
12、《电视文化新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版。
13、《大众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14、《现代派戏剧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15、《中国近现代通俗戏剧研究》,台湾东大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10月版。
16、《沈从文的文学世界》,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4月版。

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学。

其他信息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