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第九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江苏省研究生新媒体节原创作品大赛举行

时间:2025-11-03 浏览:29 设置

111日,第九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江苏省研究生新媒体节原创作品大赛在苏州圆满落幕。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原创作品大赛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承办,以“AI赋能青春,创新筑梦未来”为主题,共收到海内外120余所高校的615件参赛作品;江苏省研究生新媒体节暨原创作品大赛由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围绕“AI启新思,研路创未来”主题,共征集到省内高校研究生作品267件。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宫向阳,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定勇,浙报集团“潮新闻”常务副总编童俊,中国青年网总编辑助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月,熊猫传媒创始人申晨,澎湃新闻交互设计部总监赵冠群,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健,执行院长陈龙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开幕式。

本届赛事通过“智媒传播与新媒体发展论坛”“新媒体创意创业分享会”和“原创作品颁奖晚会”三项议程,搭建起领导嘉宾、业界专家与青年人才的互动桥梁,旨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氛围,推动创意成果的落地孵化,促进校企双向精准联动,携手共筑新媒体创意发展新高地。

张健主持开幕式,陈龙致欢迎辞。陈龙指出,新媒体节是思想交流、才华展示与人才发掘的重要平台,强调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关键,智能化、碎片化、去中心化已成为当今趋势。他强调,新媒体时代的创业不是投机,而是需要大胆创新、勇于担当、善于开拓。他鼓励青年大学生们要对中国迈向AI赋能的新媒体产业大国充满信心,不忘初心、努力奋发,共创中国新媒体的辉煌未来。

宫向阳在讲话中指出,作为新一代科技浪潮工作核心力量,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媒体生态,赋能社会变革。他鼓励大学生们借助新媒体企业平台,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在互动中分享美好,共同书写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故事,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王定勇指出,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互动传播和移动应用为核心,不断拓展叙事与审美边界,也激发着更为多元的创作主体。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指委一直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倡各高校打破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他指出,教育必须超越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跨媒介叙事能力、技术整合能力、社会洞察力和创新思维的整体塑造,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跨媒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文化创造者。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业界导师聘任仪式。宫向阳书记为童俊、杨月、申晨、赵冠群4位业界嘉宾颁发了聘书。

随后,智媒传播与新媒体发展论坛举行。浙报集团“潮新闻”常务副总编童俊,中国青年网总编辑助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杨月,熊猫传媒创始人申晨,澎湃新闻交互设计部总监赵冠群4位业界嘉宾从主流媒体转型实践经验、融媒时代深入理解青年文化、AI与新媒体带来的新机会、媒体可视化产品的表达创新等角度作了精彩分享。

下午的新媒体创意分享会上,优秀参赛作品的创作者们汇聚一堂,8名获奖选手上台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思考与历程,也展示了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师生提供了一场富有启发的数字艺术实践盛宴。

晚上,新媒体原创作品颁奖晚会举行。苏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进平,新闻与网络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姚臻,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宋海英,团委副书记徐娜,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朱履骅,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张健,执行院长陈龙,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姗,副院长黄艳凤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晚会,并上台分别为获奖作者与获奖单位颁奖。

本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共评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55项,优秀组织奖6项;江苏省研究生新媒体节共评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项,优秀奖38项,优秀组织奖6项。

拟稿:谭月旻、范励志

摄影:施延泽、胡植然

校稿:潘野蘅

审稿:张   健、丁   姗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