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日前召开

时间:2012-12-25 浏览:1270 设置

1222,由凤凰传媒学院、文正学院联合主办的“苏州大学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举行。校党委书记王卓君,副校级调研员、文正学院院长殷爱荪,校教务部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处长晏世雷,文正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子良,凤凰传媒学院领导芮国强、赵阳、陈龙、常青伟等出席会议。
    会上,徐子良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芮国强作了题为“强化认识、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题发言,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新闻学院前任院长方延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关于我国新闻学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问题”的专题辅导报告,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苏州日报》社总编辑张建雄,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副书记、副总台长顾强从媒体人和媒体管理者的视角,畅谈了他们对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认识和看法。与会人员就新时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我院教师陈一、胡明宇,《现代快报》副总编、现代快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海兴等代表各小组作了交流发言。赵阳、陈龙、常青伟分别主持有关会议,陈龙作会议总结。
 

 

 

 


   

徐子良在发言中指出,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与时代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成为了一道崭新而又迫切的课题。他强调,虽然我校近年来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现有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我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和创新。他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更多的关心指导,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贡献智慧。   

芮国强从科学分析、准确把握社会需求,精准界定新时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科学认识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找准适应我校校情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优化我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等三个方面汇报了他的学习体会。他建议从转变发展思路、优化培养方案,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培养载体、改进教学方法,深化院社联动、推进协同树人等五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方延明在介绍了南京大学新闻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后指出,新闻传播人才教育要做到四个“融合”,即“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拓宽基础与强化专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为此,新闻学教学内容应由新闻理想教育、新闻实务教学、关联学科研究、媒体运营研究以及新兴技术学习五大板块构成,着力“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新闻人才。   

在充分肯定了凤凰传媒学院与文正学院近年来改革发展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后,晏世雷指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凤凰传媒学院和文正学院要进一步巩固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分类培养为引导,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积极深化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殷爱荪对各位教育界、新闻界、企业界领导与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为新闻事业发展与我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贡献真知灼见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最为根本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把“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作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是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更是对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的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课题。凤凰传媒学院和文正学院作为苏州大学24个学院(部)中较为“年轻”的学院,面对这一崭新的时代要求,召开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倾听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理论界和业界的前沿信息与即时动态,对于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思路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打造优秀的专门人才,既刻不容缓又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他要求凤凰传媒学院和文正学院充分梳理、提炼好这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将它们用以指导和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王卓君在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后指出,此次研讨会主题明确、集中、鲜明,会议形式新颖、务实、民主,会议参加人员充分兼顾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所涉及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的环节和单位,有利于我校构建校内校外协同、理论实践互动、创新创业内嵌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要不断拓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路,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放到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背景下和新闻事业、文化传媒产业大发展的环境中进行定位,正确处理“全与分(全媒体与分媒体)、新与旧(新媒体与旧媒体)、自与他(自媒体与他媒体)、云与钟(云媒体与钟媒体)”的关系,全方位推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内涵式为主、外延式为辅的改革。他强调,在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我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妥善处理专职与兼职、引进与培养关系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质量;要从多点入手,高点着眼,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要创新形式、构建平台,积累校地互动、共同培养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的经验。    

我院全体教职工,以及来自《现代快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苏州日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无锡日报》、《姑苏晚报》、泰州电视台、《江苏法制报》、苏州美丽华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禾道股份(同志策划传播机构)、姑苏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昆山报业集团、《吴江日报》、《常熟日报》、昆山广播电视台、常熟电视台、苏州金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近二十家媒体与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融中共同研讨新时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开创我校新闻传播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