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2013主编培训会在苏州大学本部王健法学院东吴大讲堂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主办,苏州大学《大学新闻》社和《东吴导报》社联合承办。河海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盐城工学院等各大高校的媒体负责人相互交流学习,此外还邀请了江苏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监吴嘉昊,《东方早报》总编辑助理、要闻部主任夏正玉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讲。
下午1时许,各高校媒体在法学院A105教室云集,校媒负责人积极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报纸,并相互交换意见,并抓住时机向其他高校的媒体取经。
下午两点十分,随后,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2013主编培训会在法学院东吴大讲堂拉开帷幕。党委宣传部宣传科长丁姗、苏大学生会主席严祺、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主席程萧潇依次致辞,表达了对校园媒体和纸质媒体的支持与期望。
之后,吴嘉昊总监首先以“新媒体时代的合格媒体人”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在香港报业沉浮十一载后,吴嘉昊毅然选择回到苏州创办自己的新媒体,吴老师谈及自己的经历时说道:“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充满热情去做。”她认为每一次的成功,与机遇总是密不可分,吴嘉昊老师的成功就是一次次“小”机遇带来的, 但是在报业占有一席之地后,她体会到了身为一个媒体人的苦恼——“知而不可做”。
在大众的认知里,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总是会对大众言无不尽,不会欺瞒,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某些领域即使知道,也不可以触碰到他的底线。这就是纸质媒体的不足之处。但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些不足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在新媒体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台,能够发布自己的观点。吴老师重点谈了新旧媒体的区别和新媒体在内容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了“创造力、传播力、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和好奇心”是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她认为,作为传统媒体人,要积极拥抱新媒体,在纸媒裂变的时代,每个人需找好自己的定位,同时不忘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紧接着,夏正玉老师发表了《微时代背景下校园媒体微营销的发展及路径选择》的演讲,以举例子的方式在“发展”“营销”这两个关键词上给大家做了解释。提出了在微时代背景下,“纸媒首要任务就是生存,要生存就要转型。要转型,就要在广告上下功夫!”他还认为,报纸转型的关键在于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夏老师的演讲幽默风趣,他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故事来让大家对媒体营销与发展产生更深的认知。
此外,夏老师对报纸成为“奢侈品”的期望成了演讲中的另一个亮点。“电脑可以看时间,手机可以看时间,为什么手表成了奢侈品?未来报纸会不会成为奢侈品?”作为一个传统媒体人,夏老师对未来纸质媒体发展抱有深切的期望。
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校媒发展等相关问题的问题,两位老师也都做了详细的解答。吴老师认为,“年轻人的锐气很重要,校媒是一段很好的经历”。
在培训会后,各高校的媒体负责人代表集体合影,为这次培训会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微时代下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就落在了这么一批热爱媒体的学生身上。正如两位老师所说的那样,希望一直都在。

下午1时许,各高校媒体在法学院A105教室云集,校媒负责人积极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报纸,并相互交换意见,并抓住时机向其他高校的媒体取经。
下午两点十分,随后,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2013主编培训会在法学院东吴大讲堂拉开帷幕。党委宣传部宣传科长丁姗、苏大学生会主席严祺、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主席程萧潇依次致辞,表达了对校园媒体和纸质媒体的支持与期望。
之后,吴嘉昊总监首先以“新媒体时代的合格媒体人”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在香港报业沉浮十一载后,吴嘉昊毅然选择回到苏州创办自己的新媒体,吴老师谈及自己的经历时说道:“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充满热情去做。”她认为每一次的成功,与机遇总是密不可分,吴嘉昊老师的成功就是一次次“小”机遇带来的, 但是在报业占有一席之地后,她体会到了身为一个媒体人的苦恼——“知而不可做”。
在大众的认知里,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总是会对大众言无不尽,不会欺瞒,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某些领域即使知道,也不可以触碰到他的底线。这就是纸质媒体的不足之处。但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些不足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在新媒体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台,能够发布自己的观点。吴老师重点谈了新旧媒体的区别和新媒体在内容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了“创造力、传播力、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和好奇心”是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她认为,作为传统媒体人,要积极拥抱新媒体,在纸媒裂变的时代,每个人需找好自己的定位,同时不忘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紧接着,夏正玉老师发表了《微时代背景下校园媒体微营销的发展及路径选择》的演讲,以举例子的方式在“发展”“营销”这两个关键词上给大家做了解释。提出了在微时代背景下,“纸媒首要任务就是生存,要生存就要转型。要转型,就要在广告上下功夫!”他还认为,报纸转型的关键在于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情况下,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夏老师的演讲幽默风趣,他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故事来让大家对媒体营销与发展产生更深的认知。
此外,夏老师对报纸成为“奢侈品”的期望成了演讲中的另一个亮点。“电脑可以看时间,手机可以看时间,为什么手表成了奢侈品?未来报纸会不会成为奢侈品?”作为一个传统媒体人,夏老师对未来纸质媒体发展抱有深切的期望。
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校媒发展等相关问题的问题,两位老师也都做了详细的解答。吴老师认为,“年轻人的锐气很重要,校媒是一段很好的经历”。
在培训会后,各高校的媒体负责人代表集体合影,为这次培训会画下了圆满的句号。微时代下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就落在了这么一批热爱媒体的学生身上。正如两位老师所说的那样,希望一直都在。
